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栏目列表
62.9K

新商业时代的便利店发展与物流建设

来源:物流产品网|发布时间:2019-03-28 11:50|浏览次数:
      新零售兴起,使整个商业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资本的加持之下,便利店品牌快速扩张,但速生如何不速朽,成为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便利店行业最大的痛点在于对供应链的把握,库存率过高、运营效率较低,都会降低毛利。因此,对于各个便利店品牌而言,供应链和物流系统的建设,将成为决定未来走势的关键。
  在传统零售越来越不景气的当下,便利店似乎成为了一股清流。伴随着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的持续上升,便利店业态在我国保持高速增长。即便是前几年实体经济下行,电商冲击猛烈,使实体零售遭遇寒冬,但便利店销售额的增速也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在实体零售额中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在政策支持以及资本推动下,便利店突然站在了新的风口。
  然而,风光背后也暗藏风险。新零售的兴起,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也让便利店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大城市租金、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环境下,如何提高效率、迅速完成迭代升级,能否形成强有力的供应链及物流体系,成为许多便利店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变革”或是唯一出路。
  一、便利店发展历程及特点
  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诞生,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便利店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当超市步入大型化与郊外化后,给消费者带来了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这些不便被超市忽略或者超市无力克服,于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便利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空白,而这恰恰促成了便利店这一新业态的出现。
  可以说,便利店本身就是变革的产物,是超市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后,从中分化出来的一种新零售业态。相比国外,我国便利店行业起步较晚。1992年10月,“7-Eleven”第一家中国大陆门店在深圳开业,连锁便利店的业态正式出现在国内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足发展,各种便利店品牌如今已在国内遍地开花。
  便利店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型和加油站型。传统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服务辐射500米左右,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国内外知名的连锁便利店品牌,主要包括7-Eleven、FamilyMart(全家)、LAWSON(罗森)、快客、美宜佳、可的、喜上多、OK便利店等等。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国外主要有BP、壳牌等等,在地域广阔且汽车普及的欧美地区发展比较迅猛;国内主要有中国石油易捷、中国石油昆仑好客等,也已发展到一定规模。
  与商超相比,“便利性”是其最典型的业态特征:1.距离的便利性: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步行5~10分钟即可到达;2.购物的便利性:与大型商超多达20000~40000个的商品种类相比,便利店的商品种类更少,且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更低,顾客可在更少时间内找到所需商品(通常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仅花费3分钟);3.时间的便利性:便利店大多营业15~24小时,基本全年无休;4.服务的便利性:除售卖商品外,便利店还可为顾客提供彩票、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等服,并且随着与电商合作,便利店也逐步开始网络零售业务,开展代收快递、送货到家等新服务。
  二、连锁便利店物流配送特点
  连锁便利店的物流配送与商超有所不同,虽然经营品种相对于连锁超市少,约为连锁超市的60%,但便利店配送却有其复杂性,并自具一些特点:
  集中统一配送
  为减少门店接货验货工作量通常是集中配送,任何商品(报刊杂志等特殊商品除外)都要经过配送中心配送到门店,减少门店工作量,集中精力做好门店销售;帮助门店可以有效把好进货关,避免了门店的商品品质、品项、账目等方面的不统一问题。
  送达时间要求高
  便利店经营品种繁多,经营面积小,库存面积小、库存量少与满足即时性需求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对送达时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行定时配送,部分甚至将配送时点精确到分钟。
  订购量100%满足配送
  便利店经营库存小,在售商品关联消费较高(有统计调查显示便利店日销售额中20%来自于消费者关联需求),因此配送不允许存在缺货,从而对商品送达率提出更高要求。
  小批量、多批次配送
  便利店店面很小,商品容量小,很难一次性存储定量商品,订单频率高、配送时间要求高,且生鲜食品保质期较短,保证生鲜食品的新鲜度,需要配送能小批量、多批次配送。
  营业波谷期送达
  门店日常营业中,根据客流量统计数据大小分为营业波峰期和营业波谷期。并将该营业时间分布提交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以波谷期配送为最优原则制定配送计划,以便将配送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物流和信息系统的要求高
  送达时间且配送频度高,对物流和信息系统也提出相应高的要求。信息系统在接受便利店订单及发送货物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一般物流中心使用WMS+TMS作为订单作业的基础。
  多温层配送
  便利店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饮料、食品、小吃等商品,商品新增汰换频率高、周期短,部分食品保质期短,如生鲜、面食、果蔬、奶酪点心、巧克力等,涉及常温层、恒温层、低温层以及冷冻温层等不同温层。这对配送车辆温度提出要求,需要分温层配送。
  配送商品季节性变化大
  便利店在售商品季节性变化大:在气温较高的夏季饮料、冷饮、冰棒等商品销量较高;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取暖用品、关东煮等商品销量较高,跨温层的季节性变化大。
  逆向物流要求高
  连锁便利店在售商品季节周期性变化大,且便利店经营面积小,为了保证门店正常运营,必然要求换季下架商品即时处理。这就要求配送中心提供完善的逆向物流配送服务。且逆向物流配送服务发达也有利于便利店开展包裹邮寄等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门店信任验货
  验收之后,货物用笼车或物流箱装载封签,门店接货只核对整批单号或检查封条完整,配送车即可离开,门店在营业空闲再逐品验货,出现问题也是以信任为原则,进行双方协商调整。
  商品验收与上架同步进行
  由于单店经营规模较小,一般便利店在某一个时间段配有1~2个营业员。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营业人力成本,一般门店在商品验收后随即将商品上架,在节省营业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到货验收的准确率。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通常便利店配送中心设置有收货区、暂存区、分拣区、出货区、装车区等功能区域,其中分拣区是非常重要,几乎所有供应商到货都是大批次包装,而门店配送需要小包装甚至拆零配送。一些散装商品需要进行定量包装,或者是加工间预加工,特别是便利店一些熟食加工商品需要在配送中心加工成半成品后配送。而对于温度有要求的商品,需要进行格外考虑,根据商品特性被安排至常温或低温仓内。可以说,在便利店整个物流系统和运营体系,配送中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变革时代需打造供应链和物流“利器”
  近年来,“小而美”的便利店业态,进入发展高峰期。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便利门店超10万家,销售额超1900亿元,开店数及同店销售双增长。
  根据德勤中国与阿里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报告,目前支撑便利店行业增速发展的主要有三股力量,分别是作为主力消费群的年轻一代、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加速行业发展的资本注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年轻一代的消费需求——与上一代消费者不同,年轻消费群更加注重便捷、个性化、高品质的购物体验,便利店恰好契合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在政策层面,自2014年起,国家及地方相继出台了支持便利店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也更加规范了便利店行业的标准,促进了品牌企业发展。稳定的增长表现带来的是资本方的高度关注。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今,便利店行业融资事件超过70起,至少100亿元资金涌入,西安每一天、见福、131、today、邻家等便利店品牌获得投资,便利蜂、好邻居更是获得资本加码。并且,2018年12月,业界也传出阿里巴巴在便利店业态的几起动作。
  消费者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但目前便利店发展仍存在很大的不足。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国内多数城市便利店饱和度远低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24小时便利店普及率更低,店均客单量不高、单店盈利能力不足、竞争压力大、品牌忠诚度低等等,更是行业普遍的痛点。并且,据《2018中国便利店报告》显示,近一年来便利店行业的运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房租成本上涨18%,人工成本提高12%,便利店企业需要继续通过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和运营效率,来对抗成本上升。
  过去一年,邻家、131便利店等倒闭关门,除上游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外,还因其没有形成造血能力,或正处于“养店”的阶段。资本市场爆雷背后浮现出的依然是长期成本过高、盈利困难的问题。从业务层面来看,连锁便利店品牌都需要通过规模化来盈利,通常区域便利店盈利的平衡点一般在200~300间左右,且规模化后,对于门店选址、供应链能力、人员培训都要求极高。而对于供应链的把握,显然已成为许多便利店企业最大的痛点。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便利店行业需要重新打造供应链和物流这柄“利器”。
  四、便利店供应链和物流发展趋势
  对于供应链和物流系统的建设,将成为决定各便利店品牌未来走势的关键。但我们也应看到,如今的便利店供应链管理和物流运作,已在悄然发生改变,未来更会与今日大不相同。各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黑科技的接入,以及前置仓等创新服务形式的出现,也让其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间。
  1.跨区域运作成常态
  长期以来,便利店行业区域格局明显,除石油系便利店外,大多为区域集中型企业。现在,无论是7-Eleven、全家等外资品牌,还是美宜佳、快客等本土龙头,抑或是新涌入的阿里、京东、苏宁等跨界新军,纷纷开疆拓土跨区域发展,从而对物流和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跟得上扩张速度,便利店企业要弥补配送范围和能力的不足,要编织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并且提高商品、服务与周边客群的匹配程度,从供应链角度进行重新构建。此外,关于自建还是外包物流的选择,一直被广泛讨论,而随着跨区域运作成为常态,社会化的仓配网络将逐步建立,更专业的共同配送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
  2.供应链精益性更高
  便利店商品种类往往并不多,在3000个SKU左右,而随着便利店扩张,覆盖区域日益广泛,所服务的消费者更加多样化,也要求门店运营要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常会丰富每个品类的SKU,这就出现了一些长尾商品。仓库存储的SKU数量也随之增加,对物流中心的运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于配送到店准时率、配送商品差错率、配送中心客户服务满意度,以及冷链温度全程监控等等,势必都将提高要求。因此,未来的便利店物流将更加注重库存管理,提高商品分拣准确率,减少在途运输损耗,提高逆向物流水平。
  3.新零售呼唤新物流
  随着新零售兴起,线下门店开始与线上购物进行融合,便利店不再仅仅是售卖商品的场所,也承担起新零售落地的功能,甚至催生出“无人便利店”新物种。例如,根据普华永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都期待能够通过线上设备选购、支付和预订商品,又能在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提取商品。这为便利店的功能多样化提供了契机。
  此外,新零售体系下的供应链也将大不相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商品的历史数据、季节因素、购买因素等相关指标,来合理规划销售及仓储,对零售商的采购计划和供应链管理进行数据支撑,并指导备货管理,直至消灭库存。此时的物流配送中间环节,将会被最大限度的压缩,商品在途时间会被压缩到极限,零售商的仓储系统更多扮演的是中转、流转的角色。
  4.智能物流将成趋势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利用信息化手段执行配送管理和质量追踪。随着人力成本激增,自动化物流设备成本不断下降,物流中心内人工操作占据主流、自动化程度相应不高的情形也将很快发生改变,智能化物流一步步实现。
  实际上,“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正在重构便利店的物流体系,面对来自线上线下的订单,便利店科通过信息数字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匹配,并借助智能化物流设备以更高的效率、更短的链条、更低的成本、更优质的体验,将商品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在新零售时代,在资本的助力下,便利店物流由传统向智能化的步伐将走得更快。

Copyright © 物流工程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27276号-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社证字第4347-1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5号